|  将本站加入到您的收藏夹  |  将本站设为您的首页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齐鲁花生网花生资讯企业专题

中粮集团海外收购交易可能让丸红雄心受挫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03-24 11:20:10
路透东京3月13日 -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COFCO) 在一周之内两次爆出收购海外谷物交易业务的消息,让日本贸易商丸红 在中国市场获得丰厚收益的梦想变得有些黯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市场。


  丸红去年收购美国谷物交易商高鸿控股(Gavilon)后,成为对中国的顶级粮食供应商。然而,随着中国扶植自己的全球农产品贸易公司,丸红的这些优势可能受到限制。


  消息人士称,中粮集团继2月28日同意收购荷兰谷物交易商Nidera的多数股权之后,目前正洽谈收购来宝集团(Noble Group) 的农产品业务。


  如果交易能够完成,中粮集团将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同时在物流和市场资讯方面的实力也将增强。


  “谷物交易中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船运资源的使用,如果中粮集团能够拿到来宝集团的运输船只,就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对价格也会有更好的研判,”一家日本贸易公司的谷物部门管理人员说。


  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人对蛋白质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决心加强海外采购网络,拓宽食物以及饲料用豆粕和玉米的进口来源。


  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14年度中国大豆进口料增长15%至6,900万吨,玉米进口可能接近翻番达到500万吨。


  为了从这样巨大的需求中获益,丸红斥资36亿美元收购高鸿,希望将这家美国企业广阔的储存网络与自身在亚洲的出口实力结合起来。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两家公司对中国出口的大豆共计1,500-1,600万吨。


  然而,对高鸿的收购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中国监管机构经过严格审查批准了这宗交易,但附带要求两家公司在向中国出售大豆时要维持各自的分离与独立,从而限制了定价权。


  美国自然资源研究所(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负责人Akio Shibata表示,丸红涉足中国市场遇到意外的阻力,其中包括监管方面,以及从交易结束到他们接手业务这段时间谷物价格走软。


  “看样子,丸红要比原来设想的花费更多时间和力气,才能充分体现收购高鸿的益处,”他说。


  丸红发言人表示,公司对中粮集团的业务开拓有所了解,但不方便对此置评。


  中国当局在对高鸿收购案附加限制条件之外,还严格控制外资对国内压榨业务的投资,这是政府防止出现一家企业独大局面的策略之一。


  “大型进口商希望有多个供应来源,并非只有中粮是这样,因为单一供应来源会产生安全问题,”东京一家贸易公司谷物部门的官员说。


  “中粮在继续向其他供应商采购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生产基地的供应,这将会影响(市场)。”


  与来宝集团的交易还将使中粮在南美市场与丸红展开竞争,来宝在那里有大豆压榨工厂,中国已经是大卖家之一。


  2013年巴西大豆有四分之一被丸红买走,该公司还考虑向中国销售巴西玉米。


  如果与Nidera和来宝的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中粮可能在玉米市场也将有更大的影响力。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3/14年度中国玉米进口较上年的270万吨几乎翻了一倍,至500万吨。


  丸红主要向中国中小型贸易公司销售大豆,目前并未直接向中粮出售。


  不过两家公司的确在2010年签署协议,丸红向中粮进口中国制粉小麦销往日本。


  中粮先前被问及并购意图时表示,增加全球供应来源是一项关键策略,旨在加强粮食安全,同时中粮将重点放在有销售网络的企业上面,这有助于粮食制成品和加工品的出口。


  中粮可能在寻找更多的收购机会。一家日本贸易公司的官员表示,一旦中粮建立起销售网点,就可能考虑扩充生产性资产。

 本网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把握市场脉搏,了解更多资讯,欢迎申请本站高级会员,查看收费标准,我们将以“及时、准确、专业、全面”的为您提供花生价格、行情分析、市场动态等其他油脂油料的资讯。
      
  • 齐鲁花生网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37-3160228
  • 花生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8 www.096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济宁市任城区易通图文信息社
    齐鲁花生网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37--3160228 会员服务QQ:55856160 广告服务QQ:2215058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备17002528号本网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